音樂會心得
首先,看到了彭廣林本人,老實說本來以他說話的語調和名字,我本來期待出現的是一個微胖的中年人,結果是一個瘦削斯文的文人形象。他的導聆真的有些幫助,在演出時我真的能夠辨別出四個聲部出來,並且不影響對於主旋律的掌握。
巴夏真的是很厲害,指揮的方式雖然有點呆板,但是對於harmony的掌握非常到位,我最享受在每個樂章結束前的最後一個和音,閉上眼睛,深吸一口氣,沉浸在那和諧的餘音嬝繞中。第一次發現國家音樂廳裡能夠產生這麼好的音效。
非常傳統的俄國風格,每一個聲部的表現都要求精準、適切,尤其是低音部,改編後的弦樂四重奏加進了低音大提琴,低音旋律的線條很美,大編制的好處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不過大編制的壞處也有出現,第一小提琴在巴夏改編的Borodin弦樂交響曲裡面,高音的部分很噁心,音不太準,整個聲部又做forte,呈現的是一個有點雜亂的高潮樂段。
不過在壓軸的柴可夫斯基的部分,這是一般的曲目安排上,要展現指揮個人風格的曲目,第一小提琴的部分就把問題解決了,整首曲子非常完美,結束的時候觀眾們(包括我)熱烈鼓掌超過兩分鐘,最後encore了柴可夫斯基弦樂交響曲的"如歌的行板"。
巴夏真的是很厲害,指揮的方式雖然有點呆板,但是對於harmony的掌握非常到位,我最享受在每個樂章結束前的最後一個和音,閉上眼睛,深吸一口氣,沉浸在那和諧的餘音嬝繞中。第一次發現國家音樂廳裡能夠產生這麼好的音效。
非常傳統的俄國風格,每一個聲部的表現都要求精準、適切,尤其是低音部,改編後的弦樂四重奏加進了低音大提琴,低音旋律的線條很美,大編制的好處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不過大編制的壞處也有出現,第一小提琴在巴夏改編的Borodin弦樂交響曲裡面,高音的部分很噁心,音不太準,整個聲部又做forte,呈現的是一個有點雜亂的高潮樂段。
不過在壓軸的柴可夫斯基的部分,這是一般的曲目安排上,要展現指揮個人風格的曲目,第一小提琴的部分就把問題解決了,整首曲子非常完美,結束的時候觀眾們(包括我)熱烈鼓掌超過兩分鐘,最後encore了柴可夫斯基弦樂交響曲的"如歌的行板"。